最新文章
文章標籤 Tags
- #退化性關節炎#呂紹睿
- #經常腰痛
- #半夜驚醒
- #長期睡前玩手機
- #減肥瘦身
- #有關骨折的那些事
- #坐骨神經痛
- #腳腫原因
- #痛風預防及治療
- #運動很難堅持
- #重訓
- #疲勞
- #骨折的那些事
- #食物抗疲勞
- #睡前玩手機
- #良好生活習慣
- #如何挑選合適的枕頭
- #長期照護2.0
- #緩解眼睛疲勞
- #骨關節炎
- #胃最怕這4件事
- #8個不用餓肚子的減肥方法
- #體重標準#BMI
- #瑜伽拉伸
- #跑步減肥
- #胃部健康
- #偏頭痛
- #感冒
- #過年飲食
- #提高免疫力
- #拇趾外翻
- #減肥燃脂
- #減肥正確方法
- #腰椎警報
- #保護關節
- #保護腰椎
- #冬季泡腳
- #天冷#手腳冰涼
- #減重
- #頭暈
- #為何常感覺疲倦
- #凌晨醒來
- #預防感冒
- #骨質疏鬆
- #滑膜炎
- #體重標準
- #手腳冰涼
- #頸椎病
- #亞培葡勝納#糖尿病營養管理
- #立冬養生
- #落枕
- #骨折癒合期安排
- #健康飲食#養生習慣
- #改善失眠
- #碳水化合物
- #反式脂肪
- #預防頸椎病
- #靜脈曲張
- #腰痛
- #疲勞骨折
- #血栓
- #失眠的危害
- #類風濕關節炎
- #膝關節疼痛
- #睡覺時不舒服
- #預防腰間盤突出
- #熬夜玩手機#症狀
- #疼痛理療
- #緊張性頭痛#偏頭痛
- #半夜腿抽筋
- #缺鈣
- #吃宵夜
- #餓著睡
- #深度睡眠
- #夏天減肥
- #刷牙
- #扁平足
- #體內有疾走路知道
- #免疫力
- #防中暑
- #骨質疏鬆#運動
- #骨癌
- #久坐
- #腰酸背痛
- #甜味劑
- #阿斯巴甜
- #口乾舌燥
- #腿抽筋
- #網球肘
- #膝蓋發軟#缺鈣#疾病示警
- #下肢靜脈健康
- #雙腳症狀
- #護眼
- #睡覺多夢
- #增強免疫力
- #跟腱斷裂診斷
- #減肥
- #膝蓋疼
- #半夜自然醒
- #長贅肉
- #膝蓋痛#休養#運動
- #補鎂
- #痛風
- #維生素C
- #睡姿#毛病
- #腳腫#健康
- #骨頭損傷#癒合營養
- #失眠原因
- #提升睡眠力
- #手指疼痛
- #白天總是愛睏想睡
- 身體這些部位疼,可能是心臟在求救!
- #足跟痛
- #退化性關節炎
- #抽筋
- #肌肉筋膜炎
-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 #壽命關鍵期
- #三種飲食習慣
- #強化骨骼#預防骨質疏鬆
- #放假症候群
- #血糖過高
- #提高代謝
- #輪椅
- #腰部疼痛
- #告別易胖體質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髕骨軟化症
- #頸椎問題
- #增強免疫力的6種有效方法
- #提升免疫力運動
- #跑步#6項變化
- #科學控制體重
- #睡久疲勞
- #提高免疫力的 7 個技巧
- #冬季運動
- #多走路的好處
- #脂肪肝注意
- #糖尿病患洗腎後,該怎樣移動?
- #失眠
- #頸椎
- #預防骨質疏鬆
- #跳繩
- #五十肩
- #深秋養生關鍵
- #養生食物注意
- #吃維生素C是否可以預防感冒
- #咖啡別亂喝
- #世界骨質疏鬆日
- #護肝
- #關節炎
- #上廁所時玩手機
- #脫臼
- #慢性疲勞綜合徵
- #脂肪堆積
- #暈眩#血液黏稠
- #視力模糊
- #白髮#預防
- #飲食注意
- #活動頸部#改善姿勢
- #腦霧
- #睡覺#尿酸
- #視力下降
- #預防衰老
- #空調#症狀
- #腰椎#預防
- #飲料#身體危害
- #中暑
- #早起#5個好處
- #脖子疼#緩解
- #睡眠驚跳
- #鍛鍊緩解
- #膝關節損傷
- #睡眠障礙
- #起床別做這件事
- #聽力#減壓
- #預防頸椎
- #坐骨神經痛#成因
- #失眠#睡眠障礙
- #背痛#肩膀痛#頸椎
- #高血脂#症狀
- #保護脾胃
- #祛濕降熱
- #鍛鍊#強腰護身
- #感冒#免疫力
- #盜汗怎麼了
- #失眠#補充維生素
- #蛋白質#缺乏#補充
- #低熱量飲食#預防疾病
- #補鈣
- #養胃秘訣
- #關節炎#關節疼痛
- #痠痛
- #胃病如何引起?
- #出現胃病要注意什麼?
- #腎臟#注意#保養
- #咖啡愛好#注意
- #少食#健康
- #背痛
- #警訊
- #正確吃雞蛋
- #慢性疲勞綜合症
- #眼部照護#日常補充營養
- #免疫力#自我檢測
- #養肝
- #傷肝食物
- #肩周炎#五十肩
- #腰椎受損
- #3件事
- #善用輔具#生活自主權
- #過年#保健#腸胃
- #天氣寒冷#關節痛
- #養生
- #少吃寒涼食物
- #傷身
- #生活習慣
- #骨折#飲食調理
- #春節飲食
- #痛風#飲食
- #運動
- #輪椅照護
- #冬天如何運動才最養生
- #冬季如何保暖 8個保暖妙招讓你不再怕冷
- #生活中的8種養生小常識
- #痛風#飲食#4原則
- #為什麼一到冬天就不想起床
- #脾虛#4個症狀
- #糖尿病#預防
- #高血壓#5種表現
- 日常保健的 6 個最佳時間
- 台灣骨科名醫韓毅雄:為什麼說爬山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
- 醫生,骨科術後要怎麼吃?
- 慢性病患者怎麼運動更健康?
- 食用過多微波爐加熱食品是否會致癌 ?
- 骨刺的三種治療方法!吃藥沒多大作用,6種生活保健方法
- 預防慢性病,重視養成這5個習慣,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 慢性病患者前兆,特別注意身體的這個信號,一定要警惕治療
- #深蹲#這幾類人不要做
- #關節為什麼會沾黏?
- #關節炎不能吃什麼食物 這4類食物一定要忌口
- #背部肌肉拉傷多久能好
- #拇趾外翻#危害#康復#對應方法
- #手臂#痠痛
- #運動痠痛#肌肉拉伸#按摩
- #網球肘#治療#預防
- #網球肘#治療
- #腰背痛#10大原因
- #治頸椎#好方法
- 冰敷的三大特點
- 骨折
- 媽媽手
- 腳踝
- 骨頭
- 後背酸痛
- 頸椎
- 腰椎
- 膝蓋
- #背痛#警訊
- #肩頸痠痛
- #骨折#癒合
- #保持活動
- 糖尿病
- 運動傷害
- 足部疼痛
- 拇指外翻
- #關節護具
- #保護身體
- #預防傷害
- #如何穿對護膝#運動使用#止痛用#保養用
- #腳踝扭傷
- #治療復健
- #前膝痛#過度使用#如何治療
- #足踝骨折#治療#提前負重
- 腕隧道症候群
- 靜脈曲張
- #腳踝扭傷#
- #急性軟組織傷害處理原則
- #預防扭傷
- #退化性關節炎#預防膝關節退化#治療趨勢
- 足底筋膜炎
- 十字韌帶 韌帶
- 運動
- 慢性疾病
- 活動
- 醫療補助申請
- 熱門促銷
- 深層靜脈血栓
認識拇指外翻,減輕您的疼痛


拇外翻是指構成第一蹠趾關節的拇趾向外側偏斜移位的一種骨骼畸形,是一種累及拇趾乃至前足最常見的疾病。
好發族群
- 拇外翻畸形常伴有遺傳性因素,臨床中約50%的患者有家族史。
- 拇外翻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9倍。
- 老年人的發病率高於年輕人。
疾病類型
- 輕度: X線測量拇外翻角大於正常而小於20°,蹠骨間角小於11°;此時拇囊炎大多輕微,疼痛不重。
- 中度: X線測量拇外翻角在20°~40°,蹠骨間角在11°~18°;拇囊炎可能較重,疼痛明顯。
- 重度: X線測量拇外翻角大於40°,蹠骨間角大於18°。除拇囊炎疼痛外,可伴有蹠趾關節炎。
為什麼會得拇外翻?
可能與穿鞋不當有關,如經常穿尖頭高跟鞋等;如果家族中也有拇外翻患者,則可能與遺傳有關。
拇外翻如何治療?
輕度拇外翻可進行保守治療,如穿戴矯形鞋、矯形支具、牽拉鍛煉等方法;中重度患者或保守治療無效者可進行手術矯正。
拇外翻治療效果如何?
保守治療可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同時可延緩畸形進展。
但若要真正矯正畸形,或保守治療無效時,則需要手術干預。手術方式眾多,合理選擇後往往能保證良好的預後。
病因
拇指外翻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最主要的兩點:一方面是遺傳因素,很多患者有家族史,往往在20歲之前就已出現拇外翻;另一方面是穿鞋的原因,穿著尖頭鞋或高跟鞋是引起拇外翻的外在原因。
除以上因素,足部結構異常(如扁平足、拇趾旋前、肌肉張力不平衡等)、風濕性疾病、神經肌肉性病變、創傷等也可導致拇外翻。
1.遺傳因素
遺傳是拇外翻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常見。2.不良穿鞋習慣
包括穿高跟鞋、尖頭鞋等,足前部被擠入一個狹小的三角形區域,堅硬的鞋面可迫使拇趾外翻。尤其是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或尖瘦高跟鞋的情況下長時間行走、運動,極易導致該病。
3.先天性足部結構異常
先天因素如扁平足、拇趾旋前、肌肉張力不平衡等,可導致拇外翻。其中,扁平足畸形係因可造成筋膜、肌肉張力失衡,導致第一蹠趾關節不穩定,最終造成拇趾外翻。
4.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加,足底部肌肉、筋膜的穩定性降低,容易誘發拇外翻。5.其他因素
各類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造成足部的骨質破壞,容易導致拇外翻。症狀
患者主要表現為拇趾外翻畸形,起初多無症狀。後患者可出現疼痛,多為拇囊炎所致,但有時在第2~5足趾後方的足底也常常出現疼痛,並可伴有胼胝(老繭)形成。典型症狀
拇外翻畸形
的表現主要有:拇趾在第一腳趾與腳面處向外傾斜,關節內側可能出現骨贅。紅腫、疼痛
長期受鞋子摩擦擠壓可能出現紅腫、疼痛表現,行走時疼痛加重,休息可得到一定緩解。拇外翻畸形的嚴重程度與紅腫疼痛多不成正比,有的畸形非常明顯,但不疼痛,但若因穿鞋不當等因素導致拇囊炎,患者疼痛、紅腫情況將比較明顯。
就醫
當出現拇趾偏斜、擠壓第二腳趾,內側骨突(即拇趾側骨,根據正常人體解剖學的規定,足拇趾一側為內惻,小趾一側為外惻)隆起、疼痛、紅腫等拇外翻症狀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治療

該病治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僅採用非手術治療即可緩解拇外翻疼痛、延緩畸形進展,另有部分患者則必須要通過手術進行矯正。
非手術治療為目前主要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如非甾體類抗炎藥)、矯形支具治療及理療、牽拉。
治療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事項有:
- 遵醫囑,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方式治療,避免盲目治療。
- 注意避免過度的運動、行走。
- 穿著合適的鞋子。
急性期治療
一般治療
穿著合適的鞋襪
可以選擇寬鬆的鞋襪,如五趾襪、鞋跟低矮的鞋子,甚至可直接穿露腳趾的鞋。按摩與牽拉
在保證充足休息基礎上,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每天進行按摩,進行簡單矯正動作,具體如扳動拇指向足內側、在沙土地赤腳行走、每晚進行熱敷等,以緩解並改善拇外翻畸形。牽拉矯正拇外翻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在兩側第一腳趾上套橡皮帶做左右相反的牽引動作,每天2次,一次5到10分鐘。
佩戴合適支具
症狀稍重的患者可以穿戴拇外翻矯形器、拇外翻拇囊套、分趾墊及夜間使用外展支具等。拇外翻矯形器
穿著彈性纖維材料織造的柔性矯形器,有助於關節力線的恢復,改善畸形以及拇趾受力狀況,緩解行走時的症狀。拇囊套
在足部畸形突起處穿著拇囊套,可起到緩解壓力和減小摩擦的效果,從而對疼痛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其他常用支具
- 輕度拇外翻患者可在第1、2趾之間夾矽膠墊,對糾正外翻有一定的效果。
- 對拇趾籽骨下或外側足趾蹠骨頭下有疼痛者,可使用減壓墊或蹠骨墊。
- 外側的錘狀趾,可穿足趾套等進行一定的緩解和復位。
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手術適應證
在保守治療無效,或拇外翻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情況下,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對於畸形嚴重,但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則不需要考慮手術。
手術目的
主要包括改善疼痛、糾正畸形、恢復足的正常功能等。手術方式
手術主要包括軟組織手術、截骨術、關節融合術。醫生會在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活動量等因素後,慎重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預後
大部分患者通過積極治療,預後良好。
康復
康復方法
手術後立即開始進行康復治療,可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平臥於床上,將腿繃直後抬高;保持5秒鐘、放鬆5秒鐘,重複練習10次;術後第1天每小時1次,之後每天至少4次。1個月後可根據具體恢復情況逐漸進行腳趾的屈伸練習,每次屈伸15~20下,每天3~5次。
康復週期
1~2個月。康復注意事項
如果在康復過程中出現不適,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日常
該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改變既往的不良穿鞋習慣。如果患者已經出現輕微的拇外翻畸形,可以通過自我矯正、按摩、正確使用護具等方式延緩進展。
預防
- 多穿著前掌寬鬆、鞋面稍軟的鞋子,如運動鞋;少穿高跟鞋、尖頭鞋,更不要穿著此類鞋長時間行走、運動。
- 通過運動積極鍛煉足底肌肉,如在沙土上光腳行走等,對該病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 體重過重者需要控制飲食、適當減輕體重,以減輕關節負荷。
- 扁平足患者可穿戴矯形鞋墊,通過對扁平足的矯正,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拇外翻的發生。
[1]吳孟超,吳在德. 黃家駟外科學第7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727.
[2]胥少汀,葛寶豐. 實用骨科學第4版[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2:2269-2278.
[3]趙玉沛,陳孝平. 外科學八年制第3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1022-1024.
[4]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足踝專業委員會,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 拇外翻治療專家共識[J]. 中華醫學雜誌, 2017, 97(35):2726-2732.
[5]Coughlin, M., C. Saltzman and R. Anderson, Mann's surgery of the foot and ankle. 9th ed. 2014, Philadelphia: Saunders Elsevier.
[6]Consensus o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Hallux Valgus from China. Orthop Surg, 2015. 7(4): p. 291-6.
[7]美國足踝外科協會AOFAS:http://legacy.aofas.org/PRC/conditions/Pages/Conditions/Hallux-Valgus.aspx.
[8]美國骨科協會AAOS:https://orthoinfo.aaos.org/en/diseases--conditions/bunions/.
[9]英國足踝外科協會BOFAS: https://www.bofas.org.uk/Patient-Information/Hallux-valgus-bunion.
以上內容由馬昕主任醫師參與編審
相關文章
脂肪幹細胞小兵也能立大功!2018年《特管辦法》通過後,開放脂肪幹細胞與間質幹細
腰椎作為脊柱的組成部分之一,上承胸椎,下接骶骨和尾骨,在維持身體穩定、承擔負重等
半夜醒可能是這些原因 半夜醒來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次數過多或影響到睡眠質量就要
一、手機放床頭,容易得腦瘤?有科學依據嗎? 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對輻射
1.控制飲食: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