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撐後,身體居然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其實專家早在勸你少吃一口了

img

一、吃飽後,你的身體遭受了什麼?

 

從第一口開始,身體的器官已經開始工作。胃分泌消化液,面對源源不斷的食物,胃像個氣球一樣,越撐越大

通常在空腹時胃容量約為50至100ml,正常吃飽之後胃容量可以達到1200至1600ml,而在暴飲暴食的情況下,胃容量甚至可以達到2400至3000ml。

然而,人的胸腔空間是有限的,吃得太多胃部撐大的情況下,其實很容易對周圍心、肺等器官造成擠壓,繼而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心肌缺血、胸前不適等問題,嚴重時可直接誘發心絞痛。

同時,當我們把食物吃進肚子裡之後,整個消化系統也在積極地處理食物,胰島素、消化酶和膽汁被釋放,血糖逐漸升高,人漸漸想睡覺。

雖然你休息了,但是身體的胃、小腸、肝臟、胰腺都還在加班加點工作。

作為消化系統的尾部腸道,需要分泌更多消化液的同時,也要吸收過量的營養,腸道細菌十分加忙碌,它們不停的消化食物也不停的釋放氣體,可能引起腹脹等不良反應。

一頓飯吃撐了可能影響並不大,但是長期以往,除了變胖風險,身體器官也會不堪重負,各種疾病可能找上門。

過量的油脂、肉類、食鹽和糖的攝入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的發病率。
 

二、吃的越少,活得越久?

 

20世紀30年代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營養學家克萊德•麥卡教授做了一個著名的動物實驗。

教授將遺傳基因和體重相同的小白鼠分為甲乙兩組,對甲組小白鼠限制熱量的攝入,乙組小白鼠則不限制。

研究發現,乙組小白鼠在第175天後骨骼停止生長,而甲組小白鼠在第300、500、1000天後,骨骼仍然緩慢地生長。而且乙組小白鼠各個體態肥胖,基本不到兩年半就全都死,但甲組小白鼠卻活了3-4年,患病率也更低。

之後美國國立研究院的芭芭拉•漢森博士也開展了相似的實驗,其中將小白鼠換成了獼猴,並且也做了限制飲食和不限制飲食兩個實驗組。

經過長達15年的觀察研究,最終進食不限制組有50%的獼猴死亡,而限制飲食組中只有12.5%的獼猴死亡。

這項研究指出:限制熱量的攝入可以減少獼猴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癌症的發病率,延長獼猴的壽命。

必須要提醒的是:少吃不是盲目節食或者單純少吃

醫學界認為:在保證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主要營養物質的前提下採用低熱量的飲食,能夠幫助預防多種疾病,保障健康,利於長壽。

除此之外,德國馬克思普朗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800隻小鼠,研究得出:限制性飲食或許儘早開始效果更好,晚年開始效果將大打折扣,且需要長期堅持。